愛心如光 溫暖人間
從鄉(xiāng)村學校的講臺到公益慈善的舞臺,,近20年步履不停,,她以“陽光天使”之名,將溫暖與希望送到困境兒童和弱勢群體心中,。她的故事,,既是鄉(xiāng)村教師的育人篇章,更是公益追光者的執(zhí)著之路,。她就是剛剛榮獲“全國三八紅旗手”稱號的許春華,。
許春華在為困境兒童試穿愛心人士捐贈的鞋子。 劉淑靜 攝
“12”到“6687”的背后
“2008年秋季,,我資助了12個孩子,。正是那段經歷,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,?!闭f起自己的公益之路,許春華記憶猶新,。
那一年,,許春華被調到一所偏遠的山區(qū)小學任教導主任。秋季開學時,,她發(fā)現(xiàn)有12個孩子沒有如期到校,,便挨個進行家訪,。這些孩子有的是孤兒,有的家里有重癥病人,,經濟條件很困難,。為了讓孩子順利入學,許春華拿出自己的積蓄,,幫他們繳了雜費,。
“老師愛學生,就像父母愛兒女一樣,。在能力范圍內幫助學生解決一些困難,,我覺得是應該的?!痹S春華說,。從此以后,她利用周末和假期走訪調研困境兒童的家庭情況,。每次走訪回來,,她都連夜整理資料,篩選出需要資助的孩子,,通過各種渠道將困境兒童信息傳播出去,,開展不同形式的結對助學。
省吃儉用逐漸成了許春華的生活習慣,。她把省下來的工資作為助學備用金,,一旦資金斷接或者暫時找不到資助人便及時補上,而且從來不告訴受助孩子真相,。
從小學,、初中、高中持續(xù)資助困境孩子直至他們考上大學,,這是一個漫長的愛心工程,,需要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。于是,,2014年,,許春華在市民政局注冊成立了“宿州陽光天使公益助學中心”(2022年9月更名為宿州陽光天使公益慈善發(fā)展中心),并于2015年分別在四縣一區(qū)設立了工作站,。她攜手社會愛心企業(yè)和愛心人士,,聯(lián)合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、騰訊公益,、壹基金等,,設計了“溫暖宿州娃”項目,為困境兒童募集冬季溫暖包2972個,價值108.4780萬元,;設計了雛鷹飛翔計劃項目,,為6687名寒門學子籌得助學款1198.96萬元。受助學生李婉云成為中科大的博士,,蔣旭考上了北京大學,,鄭毅考取中央美院,趙寒香考入華東政法大學,,朱海霞考進安徽師范大學……
跨越血緣的母愛
“雖然我的親媽不在了,,但是您對我的關愛,就像媽媽對女兒一樣,,我能喊您‘媽媽’嗎,?”“許媽媽,我考上研究生了,!謝謝您一直鼓勵我,!”“許媽媽,我要結婚了,,您一定要來參加我的婚禮啊,,是您給了我家一樣的溫暖”……在許春華的手機里,保存著“女兒們”發(fā)來的微信,。
雖然沒有血緣關系,,但“媽媽”的稱呼里飽含著最柔軟的情意,也是她關愛困境女童得到的回應,。
十多年來,,許春華先后收留,、收養(yǎng)了5個沒有血緣關系的女兒,,給了她們家一般的溫暖,讓她們能夠健康快樂成長,。如今,,已有4個女兒大學畢業(yè)并成家立業(yè)。
“和女婿們第一次見面時,,我就提出了一個重要要求:不管我的女兒犯了什么錯誤,,都不允許家暴。如果你們真的不能在一起生活了,,就把女兒送回來,,我來教育。女兒們覺得自己有了靠山,,生活更踏實了,,我也就放心了。”許春華對記者說,。
現(xiàn)在和許春華一起生活的小女兒,,是她在2010年春節(jié)“接孤兒回家過年”活動中帶回來的。當時,,孩子清澈的眼神和殘缺的小手觸動了許春華的心,。冬去春來十五載,這個孤殘女孩已成長為一名品學兼優(yōu)的高中生,,2018年,、2019年連續(xù)被評為埇橋區(qū)和宿州市“十佳美德少年”,2024年在安徽省速度輪滑錦標賽,、全國速度輪滑公開賽中分獲冠,、亞軍。
2018年冬天,,在開展“溫暖宿州娃”項目時,,許春華遇到了小晴(化名)。當時,,許春華要給小晴穿上新棉襖,可她總不愿意,。問及原因,,孩子說:“我要等見了爸爸再穿,,穿給爸爸看,。”通過孩子班主任,,許春華了解到,,原來在小晴很小的時候,爸爸就服刑了,,她一直跟著奶奶生活,。在征得奶奶同意并找到相關部門辦理手續(xù)后,許春華陪著小晴和奶奶一起去看望了小晴爸爸,。此后,,小晴就一直喊許春華“媽媽”,。
許春華還像媽媽一樣陪伴19名心靈遭受不同創(chuàng)傷的女孩,,想方設法為她們營造溫馨的家園,教給她們做人的道理,,鼓勵她們完成學業(yè),。
公益路上的燈塔
“公益不是一個人做很多,,而是很多人都做一點?!边@是許春華常說的一句話,。她相信:點點微光,可以匯聚成愛的星河,,成為溫暖社會的力量,。
自2008年至今,許春華把每一個能和家人共度的周末,、寒暑假都奉獻給了公益事業(yè),。那些被她溫暖過的時光,早已化作星辰大海,,在無數(shù)人心中生長出向善的力量,。
在許春華的帶動下,很多受過資助的孩子也開始回饋社會,。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就讀的孫小雙,,多次參加學校的“助學暖情”志愿服務活動;黃山學院的譚子俊,,加入了學校的計算機愛好者協(xié)會,,義務幫助同學維修電腦;蕪湖職業(yè)技術學院的薄澳波,,在校內累計志愿服務近100個小時,;還有李夢雪,大學畢業(yè)后就跟著許春華一起做公益,,并在疫情期間為社區(qū)捐贈物資,;還有孫光旭、黃博文,、陳茂森等等,,他們都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,為公益事業(yè)添磚加瓦,。
“沒有許春華老師,,就沒有我的今天,,她一直是我向善前行的榜樣,?!痹诎不辙r業(yè)大學就讀的趙一涵說出了受助學子的心聲,。
2016年3月8日,許春華發(fā)起成立了宿州市巾幗志愿服務隊,,帶領隊員們?yōu)檗r村老人包餃子,、幫社區(qū)居民補衣服,、陪留守兒童參觀博物館等。
如今,,宿州市巾幗志愿服務隊已擁有10個分隊,,每個分隊都有一名隊長、2名副隊長和若干名志愿者,。各隊根據(jù)業(yè)務范圍,,在法律宣傳、心理救援,、傳統(tǒng)文化教育,、家庭文化建設、健康咨詢,、關愛幫扶,、環(huán)境保護、公益紅娘,、藝術團表演等領域開展志愿服務活動,。僅2024年,就開展了812場志愿服務活動,。■ 記者 王云
采訪札記:17年來,,許春華堅守初心、執(zhí)著前行,,從一個人做公益,,發(fā)展到帶動很多人做公益。她的經歷,,是一個追光者逐漸成為光的感人故事,。
泰戈爾在《用生命影響生命》中寫道:“把自己活成一道光,因為你不知道,,誰會借著你的光,,走出黑暗?!倍渡砉媸聵I(yè),,便是一場熾熱的奔赴。在這條路上,,有人以愛為光,,照亮了他人前行的方向。
公益的溫度,,是可以相互感染的,,一點光的背后,也許藏著一大片陽光,。期待更多的人加入公益事業(yè),,用行動丈量生命的價值,,用愛心傳遞社會的溫暖,成為照亮別人的那一束光,。
· 版權聲明 ·
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,,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(wǎng)發(fā)布,未經本網(wǎng)允許,,不得轉載使用,。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。
②本網(wǎng)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,并不代表本網(wǎng)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。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,請盡快與本網(wǎng)聯(lián)系,,本網(wǎng)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(guī)作相應處理,。


推薦閱讀
-
1宿州市多渠道拓崗位促就業(yè) 03-13
-
2宿州“強工興產”2025版“路線圖”出爐 03-10
-
3市直機關干部職工義務植樹 03-08
-
4楊軍在埇橋區(qū)調研基層社會治理工作 03-07
-
5新質生產力“加持” 農業(yè)智慧又高效 03-07
-
6宿州市2150萬元冬春救助資金發(fā)放到位 03-0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