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樹蒼莽皇藏峪
立冬過后,,秋意未散,,青山已變斑斕?;什赜M入一年中最絢麗多彩的季節(jié),,溝溝壑壑間,“萬山紅遍,,層林盡染”,。銀杏、青檀,、橡樹、紅楓,、黃連木,、黃櫨、烏桕等以五彩繽紛的色調(diào),,形成一幅幅優(yōu)美宜人的秋色畫卷,。皇藏峪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(qū),,生長著長江以北最大的古樹群落,。截至2024年,,景區(qū)內(nèi)百年以上的古樹名木1000多棵,,其中千年以上的有300多棵,。本期“尋寶”,,讓我們走進這片森林探尋古樹名木,。
根脈
青檀:生境奇崛故事多
青檀,,是皇藏峪古樹群的代表,,分布最廣,“壽星”最多,。
青檀樹高可達20米,,因樹皮幼時光滑,,老時裂成長片狀剝落,又俗稱“掉皮榆”,?;什赜那嗵慈郝涿娣e較大,分布集中,。
青檀樹主要分布于巖石比較裸露的貧瘠土壤中,,大部分生長在石灰?guī)r縫中,龍爪般的根須緊貼石縫延伸,。瑞云寺(僅瑞云寺附近,,就生長古青檀50多棵,主干圍粗385厘米——441厘米),、天門寺周圍的青檀較多,,胸徑多在100厘米以上,生長已逾數(shù)百年,、上千年,,多為參天大樹,樹根緊抓巨石,,樹干遒勁滄桑,,枝葉遮天蔽日。
青檀王
這些檀樹,,不僅各具特色,,還各自有著傳奇般的故事。
石破天驚:位于瑞云寺上方,。這株青檀仿佛從巨石之中長出,在其漫長的生長過程中,,具有頑強生命力的樹根將巨大的巖石脹裂,,樹干從脹裂的石縫中長出,故稱“石破天驚”,。
夫妻鴛鴦樹:瑞云寺東面的巖石上生長著兩棵同根而生的青檀古樹,,一左一右,似一對夫妻并肩而立,。千百年來,,歷經(jīng)風(fēng)吹雨打,它們不離不棄,,人們稱之為夫妻鴛鴦樹,。
青檀王:生長在皇藏洞下面,樹齡3000多年。蒼勁的身軀如同鋼筋鐵骨,,枝繁葉茂,,生機勃勃,彰顯生命的頑強與不屈,,見證人間3000年的滄桑變遷,。
碑馱樹
石碑馱樹:天門寺渡仙橋右側(cè)石壁上,生長著兩棵青檀古樹,。這兩棵青檀奇特之處在于,,一塊巨石橫插在粗大樹根的底下,看起來就像樹干基部緊緊“抱”著這塊巨石,,因此,,得名“青檀抱石”,又叫做“石碑馱樹”,。
盤崖檀:位于天門寺東石崖之上,,樹齡1500年,高24米,,胸徑76厘米,。其樹根生于懸崖峭壁石縫之中,根無寸土,,盤繞崖壁之上,。
墻外聽經(jīng):位于天門寺院墻外。經(jīng)過千百年風(fēng)雨雷電的擊打,,殘缺不全的身軀在絕境中生出新的枝杈,,彰顯生命的頑強。它如同一位飽經(jīng)滄桑的老人,,枯立墻外,,傾聽寺廟中傳出的誦經(jīng)之聲。
古青檀樹,,歷經(jīng)千年,,千姿百態(tài),幽奇怪崛,,各具姿態(tài)。有的遭到火焚,、雷劈,,依舊生機勃勃;有的經(jīng)歷過狂風(fēng)折斷,、扭曲,,它便旁逸斜出、恣意生長;有的被雷暴劈成兩片,,一棵樹變成兩棵樹,,相伴相生;有的被龍卷風(fēng)生生擰斷,,只剩下一層樹皮,,依舊綻放出青枝綠葉……這些歷經(jīng)劫難和風(fēng)雨侵蝕生存下來的古樹,盡管已經(jīng)遍體鱗傷,,滄桑閱盡,,卻仍屹立在山崖之上,任憑風(fēng)吹雨打,,生生不息,。
盤根錯節(jié)
銀杏:金甲燦燦秋意濃
銀杏,也是皇藏峪古樹群的典型代表,。秋日的銀杏樹枝繁葉茂,,遍體金黃,威風(fēng)凜凜,,特別是栽種在寺廟內(nèi)的樹,,在紅磚黃瓦的皴染下,更是猶如鍍上一層金色的光芒,。
皇藏峪及周邊山區(qū),,生長著十余株千年以上古銀杏樹,主要分布在瑞云寺,、天門寺和山腳下的城陽,、陶墟等地。
瑞云寺有一雌一雄兩株,。雄樹,,就是著名的“攜子抱孫”古銀杏。它樹齡約1500年,,高約30米,,胸徑415厘米,足夠四人合抱,,樹身主干生長兩個分蘗枝,,大者粗141厘米,小者粗60厘米,,粗細有序,,猶如祖孫三代,三世同堂,,俗稱“攜子抱孫”樹,。清朝詩人題詩贊曰:“山僧見杏子生時,初受楞嚴上口遲;今日云層頭似雪,,喜他老樹長孫枝,。”雌性,,胸徑300厘米,,春天里,接受雄樹傳粉,,秋日里,,碩果累累掛滿枝頭,每年結(jié)果二三百斤,,均作為皇藏峪林場育苗之用,。
天門寺銀杏樹高33米,胸徑565厘米,,5人方可合抱,。其樹蔭如傘如蓋,覆蓋古寺,,樹齡約1200年,,在蕭縣古銀杏中名列第三。
皇藏峪南面的陶墟村是個三面環(huán)山的山村,。村子附近的一處破廟里,,生長著一株約1500歲的古銀杏,其樹高38米,,胸徑602厘米,,有14個主枝向上生長。每當夏季,,此樹如綠色的高篷帳幔,,站在3里以外都能看到。它在蕭縣所有的古銀杏中,,無論是主干的胸徑,、生長的高度和年歲,均居首位,,故曰“銀杏王”,,雄樹,不結(jié)果,。
城陽古銀杏
皇藏峪西南城陽社區(qū)小學(xué)的校園里,也有一株高大繁茂的千年古銀杏,,現(xiàn)在年結(jié)果仍有300余斤。蒼蒼銀杏伴著孩子們在校園讀書,、跳舞、游戲,延續(xù)著人間煙火,。
紅葉: 綿綿不絕漫山霞
層林盡染三秋色,,無限風(fēng)光在皇藏。
在眾多的紅葉樹種中,,楓葉以其濃麗明艷的色澤,、纖巧秀美的葉形、如霞似錦的姿態(tài)而備受推崇,,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,,一場盛大的楓葉觀賞季,就在皇藏峪轟轟烈烈地鋪陳開來,,不論是山坡,、谷底,還是小徑,、石階,,你都可能邂逅霜染紅葉、秋色沉醉的景象,。
瑞云寺東側(cè),,生長十多株年代久遠的五角楓。它們挺立在山坡上,,粗大的樹根裸露虬曲,,姿態(tài)傲然。雖歷經(jīng)數(shù)百年的歲月洗禮,,古楓依舊生機盎然,。春日里綻放嫩綠新芽,盛夏時濃蔭蔽日,,秋霜后披紅掛彩,,寒冬時樹梢掛滿霧凇、冰凌,。深秋時節(jié),,正是楓情如火?!巴\囎鴲蹢髁滞?,霜葉紅于二月花”,膾炙人口的詩句,,直接把紅葉和楓葉畫上了等號,。
峪中的黃連木、黃櫨,,也是秋日紅葉的兩大生力軍,。
黃連木樹冠開闊,,葉繁茂而秀麗,入秋變鮮紅色或橙紅色,,色彩斑斕,,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,因其木材色黃味苦似中藥黃連而得名,。
黃連木也是皇藏峪中分布較多的古樹樹種,,樹齡多在700年以上。枝干虬曲,,蒼勁有力,,時值深秋,片片樹葉,,上演著一場層次極為豐富的色彩大戲,,有紅有紫,有青有黃,,層次豐富,,燦爛華美,在藍天的映襯下,,每一株黃連木都像一幅濃墨重彩的油畫,。
黃櫨則集中生長在陡山口和果老洞一帶,密密匝匝,,叢生在兩邊的峭壁上,,秋日里,如火如荼,,如錦如霞,,在碧綠的松柏襯托下,熱烈燦爛,。
皇藏峪高大的橡樹林和青檀林下,,還生長一種奇特的灌木,當?shù)厝私凶錾胶?。山胡椒深秋里葉子變紅,,但直至冬天,葉子并不凋落,,每每大雪漫山,,紅葉愈發(fā)精神抖擻,皚皚白雪,,灼灼紅葉,,相映生輝。
秋色橡樹林
橡樹: 斗轉(zhuǎn)星移滄桑美
“秋色從西來,,蒼然滿關(guān)中”,。最先感受夜晚寒冷空氣的,,是皇藏峪景區(qū)西北部的陡山口,這里臨近皇藏峪北大門,,從陡山口到索道,,是一條天然形成的山谷。谷中,,生長著郁郁蒼蒼的橡樹林和黃櫨,數(shù)千株橡樹高大健壯,,隨著氣溫下降,,橡樹林的葉子由綠變黃、由黃變橙,,夾雜著黃櫨和黃連木,,有青有黃,有紅有紫,,色彩極為豐富,。
橡樹,學(xué)名栓皮櫟,,闊葉樹種,,樹干高達30米以上,枝葉茂密,樹形優(yōu)美,,木質(zhì)軟硬適中,樹齡一般在300年以上,。
在皇藏峪塔墓林(俗稱和尚林)附近,有6棵橡樹樹齡都在千年以上,,胸徑約70厘米,,樹高約25米。橡樹生長10年以上便開始掛果,,春天開花,,秋季成熟,毛果張裂,橡果自然流落,果形似板栗,。
橡果也稱橡籽,,是橡樹的種子,是松鼠過冬的食物,,也是過去窮人度過荒年的食品,,人們食用橡子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多年?!肚f子·盜跖》記載:“晝拾橡栗,,暮棲木上,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,?!碧拼娙似と招萦幸皇住断饗媷@》,,詩中寫道:“秋深橡子熟,散落榛蕪岡,;傴僂黃發(fā)媼,,拾之踐晨霜。移時始盈掬,,盡日方滿筐,,幾曝復(fù)幾蒸,用作三冬糧,?!?《韓非子·外儲說右下》記載“秦大饑,應(yīng)侯請曰:‘五苑之草著,,蔬菜,、橡果、棗栗,,足以活民,,請發(fā)之’?!?/p>
過去在皇藏峪一帶山區(qū),,流傳一種度荒食品——橡子涼粉,人們從山上將橡果撿回后曬干,,去掉硬殼,,把果肉磨成細粉,篩掉粗渣,,煮一鍋水,,待其稍滾時倒入橡果粉,并攪拌均勻,,等到變稠凝固后,,取出攤涼,切成塊狀即成,。
如今橡樹下依舊能撿到橡子,,但已沒有人用它充饑,大多的時候,,是被松鼠銜走作過冬的食物儲備,。如果來年冬天,一叢橡樹幼苗破土而出,,那么,,肯定是松鼠們遺忘的“糧倉”變成橡樹種子萌發(fā)的“溫床”。
今天的橡樹林,,已成為戶外運動者的天堂,,小學(xué)生研學(xué)旅游,、尋幽探奇的對象,攝影家鏡頭里的驚鴻一瞬,,旅游者眼中秋日最美的風(fēng)景,。 文\圖 特約攝影 楊坤 記者 徐蕾
一株古樹,見證一段滄桑的歷史,;
一株古樹,,演繹出一段動人的傳說;
滄桑古樹,,蘊藏著古老的生命和深厚的歷史信息,。
從一粒植入泥土的小小樹種,長成一棵大樹,,成為一棵老樹,變?yōu)橐豢霉艠?,靠著頑強的生命力,,該經(jīng)過多么漫長的歲月洗禮!數(shù)百年,,上千年,,數(shù)千年!這些古樹靠著堅韌的生命力,,克服重重劫難,,躲過戰(zhàn)爭、砍伐,、雷電,、山火、病災(zāi),、蟲災(zāi),,毀林開荒,大煉鋼鐵,,堅強地活到了今天,,用它的年輪記載歷史、寫意歷史,、透視歷史,。
皇藏峪的參天古樹,棵棵帶著靈性,、帶著尊嚴,、帶著使命,每一棵都以滄桑老者的身份,,見證著歲月的變遷和時代的更迭以及大地上日新月異的變化,。
· 版權(quán)聲明 ·
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,獨家授權(quán)拂曉新聞網(wǎng)發(fā)布,,未經(jīng)本網(wǎng)允許,,不得轉(zhuǎn)載使用。獲授權(quán)轉(zhuǎn)載時務(wù)必注明來源及作者,。
②本網(wǎng)轉(zhuǎn)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,并不代表本網(wǎng)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(zé)。如因轉(zhuǎn)載的作品內(nèi)容涉及您的版權(quán)或其它問題,,請盡快與本網(wǎng)聯(lián)系,,本網(wǎng)將依照國家相關(guān)法律法規(guī)作相應(yīng)處理。


推薦閱讀
-
1上海市長寧區(qū)黨政代表團來宿考察座談會召開 11-20
-
2
-
3
-
4相聚云都 共赴奔跑之約 11-18
-
5
-
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