被微信改變的生活
隨手發(fā)了一個朋友圈后,,帶著兒子一頭鉆進電影院,。兩小時的電影看完,我嚇一跳,,這條朋友圈炸出近100條點贊和評論,。
中年婦女的生活軌跡十分簡單,平日里圍著工作和孩子轉,,單位里熱火朝天,,回到家雞飛狗跳,未免有點寂寞,。原來,,我的朋友們,都在,,他們默默地潛伏在朋友圈里,。我轉發(fā)歌曲好書,他們不說話,。我轉發(fā)時事要聞,,他們沉寂著。我發(fā)了一條段子,,他們爭先恐后地跳出來,。他們不是不存在,只是在靜靜地注視著,。
微信改版后的開機畫面是一朵藍天下的波斯菊,,據(jù)說源自王陽明的名句:你未看此花時,此花與汝心同歸于寂,;你來看此花時,,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……花是寂寞的,因為有人看才美麗起來,。微信改變了我們的社交方式和生活方式,,進而改變了工作方式,這是互聯(lián)網(wǎng)時代的改變。從博客,、微博,、QQ空間,到微信朋友圈,,從長篇大論到字數(shù)設限,,狀態(tài)越來越簡短,交流越來越謹慎,。技術手段可以解決一切,,卻解決不了問題的核心。究竟我們想不想被看見,?
我熱衷于發(fā)朋友圈,,這是從微博開始保留下來的習慣。微博里不叫好友,,叫粉絲,你有選擇的權利,,粉或者不粉,。兒子出生以后我開始在微博記錄生活點滴,他的每一個小進步我都興奮莫名,,我在第一時間張貼出來,,等待粉絲們點贊并評論。每天的大事小事,,我不厭其煩地記錄,,既是吐槽也是排遣。粉絲們幾番勸慰以后,,不開心的事煙消云散,。兒子周歲時,我制作了一本精美的微博書,,有如一本圖文并茂的日記,,當時的心情翻開書便噴涌出來,成為記憶中的句點,。微博粉絲有生活中的,,也有網(wǎng)絡上的,大家的距離不遠不近,,愛好各不相同,,網(wǎng)絡社交成了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。
自從有了微信,,一切變得不同,。微信太方便了,大家紛紛拋棄了短信、微博,,將真實生活和網(wǎng)絡生活合二為一,,一并匯入微信。大家不再是粉絲,,統(tǒng)統(tǒng)叫朋友,。朋友從網(wǎng)上走到線下,變成了百分之百真實的人,。不知不覺中,,我的通訊錄好友加到了幾百個,工作群和同學群混雜在一起,,每天開機都要像皇帝批閱奏折一樣瀏覽圈閱一番,。
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,我變得不敢說話了,。朋友多到自己都記不清,,通訊錄里有3個張明和4個楊波,如果不標記清楚單位職務甚至地域,,就只能靠微信頭像來分辨,,而頭像很可能過段時間就被換掉了。每發(fā)一個朋友圈我都要在心里盤算一遍,。微信名改了又改,,從每日心情的更迭,改成英文名法文名,,最后迫不得已改成實名,。后來微信有了3天可見功能,我長吁了一口氣,,還好還好,,就算錯發(fā)了什么也就是三天而已。
加入第一個工作群時,,我在潛水,。起了個英文名就以為沒有人知道我。我默默地看同事們在工作群里交流,,不發(fā)一言,。直到有一天早上,有個同事說下午的會你知道吧,,我看你在群里,。我張口結舌,原來我只是一只鴕鳥,,把頭埋在沙子里自以為別人看不見,。我漸漸地注意到,,有的朋友開始不點贊了,但是看到我發(fā)的內(nèi)容會私信跟我討論,。小D在我的每一個朋友圈點贊,,用的是小號。我想我該慶幸,,至少我知道他的小號,。再后來,我也開了一個無人關注的小號,。
每個人都需要朋友,,小心翼翼是怕受傷害。朋友圈讓人無處可逃,,是步步為營還是隨心所欲,,每個人都在尋找平衡。我們習慣了像個刺猬一樣把自己包裹起來,,但失去的或許比得到的更多,。事事周全不如性格鮮明,做真實的自己,,無論想與不想,,遲早都會被看見。
苔米
· 版權聲明 ·
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,,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(wǎng)發(fā)布,未經(jīng)本網(wǎng)允許,,不得轉載使用,。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。
②本網(wǎng)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,并不代表本網(wǎng)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。如因轉載的作品內(nèi)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,請盡快與本網(wǎng)聯(lián)系,,本網(wǎng)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(guī)作相應處理,。


推薦閱讀
-
1汴水之濱 善如潮涌 08-10
-
2
-
31-5月宿州市民間投資增長17.9% 07-18
-
4上半年宿州市新設經(jīng)營主體48261戶 07-15
-
5
-
6宿州市16余萬脫貧人口穩(wěn)定就業(yè) 07-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