母親的“自駕游”
85歲的老母親喜歡“自駕游”。但“駕”的不是汽車,,而是她那輛心愛的電動老人代步車,;“游”非徜徉山水,不過是在街坊間悠閑溜達也,。
母親生活很獨立,,即便到了這樣的年紀,依然不喜依賴兒女,。在小城老家,,父親去世后,她獨居在離我哥家“一碗湯距離”的另一個小區(qū),。我和姐的城市距她皆有兩三百公里遠,,偶帶她來小住,不出一個月,,她就會嚷著要回去,,并不怕兒女多心,說在哪兒都不及在老家適意,。
3年前,,母親因左腿膝關節(jié)退變,出現(xiàn)行走困難,,只得整天宅家與電視做伴,。我們看到了世界驟然變小帶給她的無聊與不安,不久就為她買了輛四輪電動老人代步車,。
這車造型小巧,,大紅烤漆,是母親最喜歡的顏色,。還帶智能定位系統(tǒng),,車子開到哪,家人的手機上都能接收到位置信息,。兩擋車速設計得尤為有趣,,掛慢擋,對應的是個烏龜圖標,,掛快擋,,則對應著個兔子圖標。
母親只敢開慢擋,,車速與成年人正常步行相當,。即便如此,最初她試駕,,我哥還是好幾次悄悄尾隨著,??此{車倒也淡定,反復灌輸給她的交規(guī)執(zhí)行得很到位,,這才放下心來,,允她獨自上路。
成為有車一族,,母親重啟說出門就出門的任性生活,。最愛去的地方自然是玉帶街,那是小城的一條商業(yè)老街,,街面不寬,但煙火氣十足,。
老街的超市不大,,母親愛逛,因為全無大超市讓她走進后的無所適從,。街上有魚湯面小店兩三家,,母親也是常客,,想吃哪家,,小車就門前哧溜一停。老板娘再忙,,也會笑嘻嘻地騰手上前,,扶她入店落座。片刻后端給母親的那碗面,,一定會是湯汁濃濃的,,澆頭足足的。街東頭住著她的同齡老閨蜜孫老師,,兩人有時約好一起吃,,吃完搶著付錢。然后去孫老師家的一樓小庭院,,一杯清茶,,幾樁舊事,兩人一聊就是小半天,。
行走小街的母親,,不再是那個悶在樓上,幾乎與世隔絕的孤獨老人,,一下變成個存在感滿滿的人,。街前街后住著不少以前平房年代的鄰里街坊,母親的小車開開停停,,她要樂呵呵地回應不時與她打招呼的他們,。不經意間,,還會有陌生的路人對她輕喊一聲“金老師好!”見母親發(fā)怔,,會欣然止步,,自報姓名,告訴母親自己是她哪一屆哪個班的學生,。母親微笑著,,哦哦地點頭,搞不清她是否真的憶起了對方是誰,。母親19歲就當老師,,可謂桃李滿城。有回祖孫倆街上異口同聲地喊她老師好,,轉身后我問母親,,到底哪個是你的學生?這回,,母親的回答肯定而得意:他家姓唐,,以前就住隔壁巷子,一家三代我都教過,。
小城還有這條老街,,無疑是母親晚年快樂生活的主場。這里有她迷戀的舌尖上的味道,,有陪她一起放飛孤獨的老友,。一切就像一本厚厚的記憶相冊,打開就讓其心暖,。我驀地明白,,在我和我姐的城市,為什么我們總找不到讓母親心安而居的理由,。
3個月前,,孫老師走了。母親情緒低落,,許久不愿出門,。改變發(fā)生在上周末的一場壽宴上。老鄰居李老太躋身百年人瑞,,兒孫大擺酒席慶賀,。母親是座上客,與老壽星及一幫耄耋老人坐在大廳最C位的那一桌,。賓客輪番敬酒,,不乏夸母親的,“金老師這氣色,,望上去頂多七十幾歲,!”“金老太,,你過百歲也要請我們吃酒啊,!”……
母親顯然被眾人的甜言蜜語灌醉了,。席散我去接她,但見她紅光滿面,,笑意仍掛嘴邊,。小車動,咋回事,?我發(fā)現(xiàn)自己今天的腳步有點跟不上母親,。原來心情大好的她飆車了,頭一回將速度掛上了“兔子”擋,。
邵小華
· 版權聲明 ·
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,,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(fā)布,未經本網允許,,不得轉載使用。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,。
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,,請盡快與本網聯(lián)系,,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(guī)作相應處理。
推薦閱讀
-
1汴水之濱 善如潮涌 08-10
-
2
-
31-5月宿州市民間投資增長17.9% 07-18
-
4上半年宿州市新設經營主體48261戶 07-15
-
5
-
6宿州市16余萬脫貧人口穩(wěn)定就業(yè) 07-11